Skip to main content

Stories

darkgrey background

载入中
  • 黄昏,在北京安定门附近的一条胡同里,阳光以不规则的块状呈现在深灰的墙面、砖红的大门以及微白的水泥地面上,在透澈的亮光中,居民缓慢地走着,仿佛将时光定格——然而在时间中,这条胡同并非一成不变,它和城市中其他的有机体一样在不断进化。 在胡同里,有一家国际化设计公司ARCHILAND 筑土国际的北京办公室。他们拥有近300名拥有不同国籍、文化及专业背景的设计人员,提供包括城市设计、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在 ...
  • 日本昨日开始将向太平洋排放125万吨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的处理废水。根据当地政府表示,“这是处理水中氚和其它微量放射性核素的最佳方法。” 2011 年 3 月 11 日的地震和海啸之后,福岛核电站的三座核反应堆发生熔毁。熔化的燃料碎片烧穿钢制安全壳,进入反应堆建筑物的混凝土底座。从那时起,日本工人们就开始在废墟中抽水,以防止碎片过热并造成进一步的损坏。他们还收集了所有受污染的水:这些水现在装满了福岛 ...
  • “设计上海”2023媒体合作伙伴,全球最受欢迎的在线建筑及室内设计杂志之一 Dezeen 推出了 Dezeen Awards 设计大奖全新的中国地区版 Dezeen 设志大奖,表彰来自中国最佳的建筑、室内和设计作品。Dezeen Awards 设计大奖目前已是全球广受赞誉的设计奖项之一。而 Dezeen 设志大奖则是 Dezeen Awards 设计大奖推出的首个地区奖项。报名将于 8 月 24 ...
  •   从今年6月的异常高温天气开始,到受台风影响导致的7月底华北平原罕见的暴雨洪灾,根据媒体报道,7月29日,中央气象台发布12年来第二个暴雨红色预警,华北平原京津冀地区遭遇真正百年罕见的暴雨和洪灾,接下来的几天当中,北京连下90个小时暴雨,总雨量相当于306个西湖。 极端天气频频爆发,“气候危机”今天不再只停留在概念,而是以洪水、地震、高温、干旱等等不同的形式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,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 ...
  • 可持续设计峰会联合 Chris Lefteri Design 共同向您呈现《材料回收指南》,通过这本指南,您将深入了解当今产品设计中用于回收的最常见材料流程,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回收材料,并获得确保回收在未来持续改进的重要见解。 回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简单理解为将材料用于制造同类产品。然而,实际的回收过程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流程,使得材料在其中经历全面的转变,改变其原本的外观和性质。《材料回收指 ...
  •  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令食物短缺与食物安全问题重新出现在公共视野,就连全球财富、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——美国纽约也不例外,接近四分之一的纽约居民正在面临或大或小、不同程度的食物困境。 对于生长在经济高速发展、社会高度城市化年代的年轻人来说,这或许是完全陌生的概念。除了依靠从上至下的政府免费食物供给计划,社区冰箱成为纽约人解决自发解决食物问题的方法之一。作为一种居民自发组织的互助行动,社区冰 ...
  •   今年六月于巴黎的 Carpenters Workshop 艺廊开幕的 “地图 2000”(ATLAS 2000),是“资深”荷兰设计师 Frederik Molenschot 的首次个展。展览作品不仅回顾了他近 20 年来的多样设计,亦让人看见他的事业版图,仿佛是一张跨国——或说跨材质、跨形式——的地图。难以置信地,这“地图”亦有其物:他的日记本。 “我的‘地图’是一本包含我所有研究、图片、设 ...
  • 粉色终于回到了女孩们的身上。 在色彩心理学中,没有任何一个色彩能够像粉色一样承载着如此之复杂的含义。粉色通常被视为真诚、温柔、女性向的,它在商品化的过程中被应用于一切女性使用的产品,女孩自出生以来就被粉色紧紧捆绑,它让人在发出第一声啼哭的时候就深刻地意识到:粉色就是女孩,女孩就是粉色。 粉色与女性角色关系如此紧密,以至于这个颜色也同样被赋予了与女性刻板印象相同的特质:幼稚、浅薄、没有权威、缺乏严谨 ...
  • 夏季的设计日历总是寂静的。无他,欧陆在这个时期的传统便是“抛开”一切,展开约一个月的暑假之旅,不管是到海边,还是山顶,与设计相关的工作将有所暂停——不过,在最擅长休憩与闲适的法国,一群年轻设计师的火热较量恰好在这个季节展开了…… 坐落于法国南部耶尔市(Hyères)的诺阿耶别墅(Villa Noailles)早在 2006 年开始就以“设计游行”(Design Parade)展会敞开其大门,欢迎各 ...
  • 这个世界上做设计的人很多,真正快乐的人却很少。出生于 1987 年的伦敦英国裔尼日利亚设计师Yinka Ilori 以其融入尼日利亚传统寓言的多彩设计而闻名。在伦敦城市大学家具和物体设计专业毕业后。2017年,创立了同名工作室 Yinka Ilori Studio。 在这个充斥着焦虑与不安的时代里,Yinka Ilori 仍然用一种“近乎盲目”的乐观,试图激励每一个疲惫的现代人,并将更广泛的群体纳 ...